2019年4月7日 星期日

《不是碟評:當文青金毛玲喝光波霸奶茶,Serrini的化妝袋裡還有什麼?》


《不是碟評:當文青金毛玲喝光波霸奶茶,Serrini的化妝袋裡還有什麼?》


在《Don’t Text Him》受盡萬千文青日夜洗版、為紫薯mama帶來華人地區場場爆滿的Tour之後,籌備大半年,Serrini終於推出新碟《邪童謠》。

前作曲風多元,有點題作典型大路文青情歌《Don’t Text Him》,偏日系的大熱K歌《油尖旺金毛玲》、 Post-rock底的《青春荒廢》、最後好正能量的收尾作《Let’s Us Go Then You And I》賺盡眼淚。我會形容《Don’t Text Him》好似百貨公司,入到去總有一款啱你口味,而且非常易入口,聽開pop嘢的朋友都會受落。

劍走偏鋒的迷幻電音

Serrini出道初期《蘇菲亞波霸珍珠奶茶》、《半張飛》等無厘頭、民謠又帶本土味歌曲,一度令人將她聯想到My Little Airport和The Pancakes。今次一洗以往「文青小清新」的形象,劍走偏鋒,全碟electronica。在被人質疑「自稱indie但又咁太pop」、「太多show」的時候,忽然一隻《邪童謠》丟下木結他換上synthesizer,就是用行動叫haters收皮,順道告訴全世界:Serrini不是食老本的唱作人。

由《溝曬啲仔》小試牛刀、以及GTB兩碟過後,《邪童謠》全碟再戰電音,是非常大膽的嘗試,而且大部分歌曲由電子音樂人Alok Leung操刀(https://alok.bandcamp.com/)。筆者認為Serrini的聲底玩soul/pop/ballad好有advantage,但當氣聲配上upbeat電音,未必首首討好,反而早前在MOOV舉辦的新碟發表會上聽到的酒廊風格live演繹,個人更加受落。

曲風突變,playlist上一首仍是《忘鳥愛》,下一首即刻《亡國妖姬》,上一啖甜品下一啖辣椒,反差之大需要時間適應。除非聽開電子嘢,筆者估計,新碟將會令她流失一批早期儲落的文青fans(死忠die蚊除外)。


Fans流失?DGAF

那又如何?她只做自己想做的音樂:「我唔會話Don’t Text Him好似好成功,就唱100首Don’t Text Him嘅歌,咁就好悶囉。如果啲觀眾expect咁樣嘅話,我都唔係好想佢哋做我嘅觀眾囉。大家都無正常人類應有嘅平等交流,而係交易:我係要satisfy你對我嘅評價嘅。譬如一個做民謠嘅,就死唔可以玩hip hop或者電子嘢,我心諗我就係鍾意過界,我令你唔舒服,可能係你嘅問題。」

不向市場妥協,不受歌路規限,遊走於pop和indie之間,你說她不夠indie?反正樹 doesn’t give a fuck。

MOOV《邪童謠》新碟發表會


拋開社會包袱

Serrini紅得起,在於歌曲滲出陣陣本土情懷,贏得一代文青的共鳴。例如早期的《給睡了的人》直白得不行的政治指涉,還有「流浮山」、「珍珠奶茶」、「粟米六粒飯」、「深宵小巴」、「地鐵車門」等意象,感覺上天馬行空的思春少女,拿起結他就乜都可以唱一餐。

當天真不再,《油尖旺金毛玲》仍有對「劏房」、「K房」、「Seven買嘢」、「中環賣唱」的空間描寫,也有不少人解讀中《Let’s Us Go Then You And I》隱含的社會意涵等等。Serrini擅長以親切的、日常的意象作包裝,帶出距離感、寂寞等平凡的命題,讓她能自封「陀地歌姬」。

來到《邪童謠》,Serrini徹底拋開「社會性」的包袱,歌詞再沒有任何地域的符號,轉為以暗黑童話包裝,用大量的童話、自然意象,展開對個人內在的探討。《日月無光》中「黑暗遮蔽日月之時/更要保守你心/拍翼/飛行」大概是呼應上次演唱會的尾段所說:「在這個紛擾的世代,更要飲多杯水、睇多啲書、食少啲糖、做好自己。」


暗黑表皮下 仍是正能量

今次歌曲的persona不再為那位「天空清澈boi」呼天搶地,甚至要向舊情人展開黑暗格林童話式的報復:「亂我髮型,死不足惜」。看似是走火入魔,但文青的光明,邪童的黑暗,只是銀幣的兩面,strong and independent的變奏——Not all things are bright and beautiful,除了社會要求的正能樣、寬容、笑面迎人,女性或被壓迫的人們也可以有暗黑、強勢的一面,透過Evil Queen的形象將其具象化。當年黃偉文《你沒有好結果》的女性書寫令人驚艷,但時至今日,女性自強的論述已不是什麼新事物,個人認為全碟單單描述一個concept,未免太過單調。

當然,merch和各種visual還是高質,尤其是中世紀塔羅牌風格的illustration,耐看度十足。

中世紀塔羅牌風格的illustration


陀地少女,是時候改變了

「陀地歌姬」變成「亡國妖姬」,是唱腔和形象上都愈趨成熟的Serrini。由大學生讀到PHD,如果歌路一成不變,sell甜絲絲少女情懷到2046,就似汪阿姐著校服。在此時候改變形象,也是正確策略。

或者如她所說,心境不同了,每個階段也有不同的自我,現在已不再是那個會為珍珠奶茶而笑的小女生;並不是要否定當日的自己,舊歌也會繼續玩,但也要成長了。


筆者私心推介

《Lil‘ Red小紅》—跳脫beats,唱法夠放,講嘢tone口語入詞幾有玩味,hook:「你死咗都唔知咩事」,正。

《Forest靜謐神林》—好ambient,營造出宏大的史詩格局,有《魔戒》既視感,亦能將其唱腔特色表露無遺。筆者印象中華語歌中較少此類編曲,一聽就想起Old school代表《橄欖樹》(「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或者王菲、或王菀之的《天堂有路》。

「若然晴空不清澈似死灰的藍」非典型收結,有open ending的感覺,暗暗呼應《Don’t Text Him》「似天空清澈的你」,溝唔到仔又點?時代灰暗又點?韜光養晦,自然描寫背後,又是一首女性自強勸世之作。



What’s next?

Serrini透露,下張大碟將會玩classical概念,每隻碟一種曲風,也是值得期待。

不過筆者私心最想聽,都是米奇老味《水星》裡的Serena,幾時可以feature下local rappers?16年聖誕在HA「有聖母愛道德高地建設派對」真是令人懷念。

最近又起了新朵的「樹SlaySlay」說:未來想搞多啲parties。

P.S. Shit,寫得太長。

- 三花

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

大陸indie系列-Chinese Football

American Football同名專發行於1999年,主音Mike 說當初夾American Football預計了只是一張專輯壽命的樂隊,所以2000年就沒有再用樂隊的名義活動。想不到這張隱侮地流露著分手那種失落情感的專輯,會俘虜當年一眾的美國學生哥,並口耳相傳一代傳一代,聽過專輯的人都被深深打動,紛紛拿起結他來玩相似的音樂,掀起隨後波瀾壯闊的Midwest-EMO大波。風潮吹了十多年這專輯已成為經典,但他們影響力不減,在2015,在中國的武漢就出現了因他們而誕生的樂隊──Chinese Football(2017年在加拿大亦出現了因為American Football而誕生的樂隊──Canadian Softball,下次有機會再介紹。)

Chinese Football為何叫Chinese Football,主唱徐波在feckingbahamas的一篇訪問直言:Just for Fun。一開始只想到將American一字換成自己的地方Chinese會很有趣。然後直接譯成中文後的『國足』有負面的形象,反而American Football(運動)給人印象很劇烈刺激/American Football(樂隊)則柔腸寸斷,兩個名字有很大的反差,所以就選了這富戲謔性的名字了。 雖然他們名字因American Football而改成,但樂隊組成前除了主唱其他成員其實從未認識這隊充滿傳奇色彩的美國樂隊。 如果American Football沒有復出,我們就會是一隊致敬樂隊,但他們竟然復出並再度發碟,如此一來我們就成了一則笑話了,哈哈。]他們在訪問中補充道。


非關名字,他們15年推出的EP及同名專輯均大受歡迎,連帶EMO風都喚起國內樂迷的關注。 American Football在國內很少人認識,如果樂迷因為我們,不論是因為笑話性的名字還是因為我們的音樂,能夠讓更多人認識這隊樂隊就好了。徐波笑說。

儘管他們有著與American Football關聯的地方,但筆者不會說他們是一隊抄襲樂隊,最簡單從題材上就已經有分別﹐當美國的前輩在意情感上的抒發,或者是關於分開的一些片段,他們則著於球場上的二三事,當然,又有誰可以說運動並不EMO呢,正是因為運動員定的全情灌注才令運動項目如此吸引。另一方面在音樂上,他們也有衝勁得多,全碟的變化比99年的經典專輯更多,聽上去更有Postrock的味道。

令人驚喜的是Chinese Football已經反攻美國,在海外的樂迷圈中建立了一致的口碑。亦有不少樂迷直接拿他們與American Football比較,反而覺得來自武漢的他們玩得比美國前輩更出色,甚至說比American Football(2016)American Football(1999)。某程度上,可以說他們延續了十多年前樂隊在眾人心中種下的期望。

x
  



似乎,一直被人嗤之以鼻的中國特式山寨貨,這一回可以吐氣揚眉一次。



文//梅迪斯


reference:

http://feckingbahamas.com/focus-chinese-football-on-american-football-and-other-stuff
https://www.reddit.com/r/listentothis/comments/3ooxam/chinese_football_chinese_football_indie_rockmath/

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噪音, 龐克, 流行 Mica Flakes



二十來歲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每個人在這個階段都有不少抱負與夢想,希望能真誠地表達青春,大家都努力地用着不同的方法,有人會以影像和照片來留下自我的印記,有人會決心出走尋找自我的可能性,然而在90年代有一群日本年青人決以音樂為自己的青春發聲,盡情做自己喜歡的事,享受一生只有一次的青春。

來自北海道札幌市的Mica Flakes,組成於90年代末,以主音及貝斯手Manabu Kurogome為中心,負責樂隊的曲詞創作,還有結他手及和音Yukie Sawada,結他手Takayoshi Akihama和鼓手Hisaya Nagatani,他們與不少當時期的Power Pop樂隊都在日本知名獨立廠牌Under Flower Records發行了專輯,在短暫的樂隊生涯中只發行了兩張專輯,2000年的"Hello!"和2002年的"See You",在第二張也是最後的專輯"See You"發行後便宣告解散了。


第一張專輯"Hello!"



第二張專輯"See You"


他們的曲風被形容為"Punkish · Noisy · Guitar Pop",深受80,90年代英美獨立樂隊如Ride (噪音音牆),Buzzcocks (龐克靈魂),Ash (結他流行曲調)影響,他們也曾翻唱Buzzcocks 的"What Do I Get?" 以及 The Vaselines的名曲 "Son Of A Gun",收錄在專輯"Hello!"上,可見他們的曲風取向。此外,美國眾多Power Pop樂隊如Weezer,The Posies,Velvet Crush也對他們影響至深,從他們的歌曲中不難看見這些樂隊的影子,同時,毎當提及日本Power Pop樂隊時也絕對少不了Mica Flakes的名字。


Mica Flakes的迷人之處在於旋律性的運用和男女雙主音配撘,男主音剛烈和女主音甜美的聲線合唱着悅耳的結他流行曲調,偶爾加插結他噪音與女聲和音,輕柔與剛烈混合,從而產生巨大的化學作用,再加上創作主腦黒米学富有青春活力的詞曲,令人感受到陣陣的青春躁動感。


雖然Mica Flakes像青春歲月般短暂而易逝,但是在2013年卻重新復出活動,偶而舉辦自主企畫的「Pocket Silver」演出活動,本人有幸受邀於1月中在東京高円寺HIGH親身看到演出,同時也很高興受到主音黒米学先生的款待,與他和其他樂隊成員有了不少的交談對話。對於我這名香港90後樂迷來說,在這晚完全感受到他們在20年前的那種青春和動力,能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聽著自己喜歡的音樂,絕對是人生中最浪漫的事吧!
2017.01.14 高円寺HIGH

與Mica Flakes的合照


青春的代名詞 Shortcut Miffy!





什麼是青春?青春就是盡情做自己喜歡的事,完全享受其中,也是每個人心中一段不可磨滅的珍重回憶。青春永遠不知道如何的來,又不知如何地離去。對於某些人來說,如果沒有了音樂,還算不算得上是青春?把握當下,組建樂隊或許就是青春的浪漫,也是對青春的致敬。



Shortcut Miffy!由沼倉隆史(主音及結他手),小野眞一(結他手),黒丸良(主音及貝斯手),寺園清一郎(鼓手)四名二十來歲的小伙子於1994年結成,最初為樂隊命名時,主音沼倉曾提議Shortcut Elmo,但是結他手小野認為聽起來太幼稚,最終決定命名為可愛一點的Shortcut Miffy!。他們在1995年參與Under Flower Records的「Come,Taste The Flowers」合輯,同時準備著手發行他們的首張專輯,專輯在1996年推出後隨即飽受各方好評,當時Teenage Fanclub等英國獨立結他樂隊風行日本,Shortcut Miffy!簡單悅耳的吉他流行旋律,討得眾人的歡心,同時又令人想起Weezer,Pavement這些美國獨立名團。他們隨後的三張專輯及EP也有不少讓人朗朗上口的歌曲,在銷量和人氣上都日漸上升,到了2000年更在Sony Music唱片公司發行專輯,由獨立音樂圈子走進主流樂壇。可惜隨著成員的退出,他們在同年宣告解散,2001年10月於下北沢CLUB Que進行最後的演出,日本獨立音樂圈的一大神話終結。



Shortcut Miffy!的曲風離不開流行悅耳的結他旋律和充满反饋的結他噪音,猶如Teenage Fanclub般動人的曲調總會令人念念不忘,懸在耳邉,不論是流行或搖滾樂迷,也一定能熱愛上他們。除此之外,他們的現場演出總是充滿青春活力,在當時吸引了不少年青男女樂迷,Shortcut Miffy!的名字對於他們來說必然是屬於青春的代名詞。

2016年,他們宣告復出,除了原本的兩位成員沼倉隆史和小野眞一,還加入兩位新成員黒木学和上條欣也,展開演出活動,令不少樂迷憶回最初的青春。今年1月在東京舉行的「Pocket Silver Special」, 使我終於有機會一睹他們的風彩,他們友善熱情的招待令我開心了整個晚上,能夠看到熱愛的樂隊演出絕對是人生最浪漫的事!

與Shortcut Miffy!的合照 (2017.01.14)




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Shoegaze of Japan 日本瞪鞋系列(一)

日本是個善於學習及模仿的民族這個國家精吸收他人文化改良與以發揚光大在吸收外地知識時不拘一格不但人文常識科學技術連藝術音樂等各方面也不放過。而且在吸收的同時也加以內化形成自己獨特的東西

90年代初英倫Shoegaze風潮爆發遠在東洋的日本人也趕來參與其中經過多年來的發展逐漸形成以J-Pop式旋律日語演唱風格的和式瞪鞋帶給截然不同讓人耳目一新的聽覺享受 

筆者Bloody Mary將會介紹90年代至今的日本瞪鞋團及相關唱片冀望令更多讀者認識東洋Shoegaze曲風


1. 日瞪始組 Paint In Watercolour



來自新潟縣的Paint In Watercolour算得上是日本最早期的瞪鞋樂隊,由四位熱愛英倫音樂的少年組建於80年代末,深受當時英倫Shoegaze,Madchester風潮以及澀谷系音樂影響,把流行的英倫結他曲調浸入日式風格,從他們身上不難找出The Stone Roses,My Bloody Valentine等英倫結他樂隊的影子。他們與Loco-Holidays和White Come Come並列為 90年代日本瞪鞋三巨頭。

他們在1992年的首張專輯《Unknown》完全以英語歌詞演唱,還帶有日本人獨特的英語唱腔,在當時日本的音樂圏中可為別樹一幟的獨立樂隊。《Unknown》的唱片封面也極像My Bloody Valentine的《Isn't Anything》,以朦朧而模糊不清的人影作為封面。

到了1993年的《Velocity》則完全以日語演唱,以流行結他曲調作主導,瞪鞋噪音微微減弱,但不失悦耳動人的和風旋律

他們發行了兩張專輯(《Unknown》1992年,《Velocity》1993年)以及數張EP(《In These Things》 1990年,《Flow 》1991年,《Glare》1992年)便宣告解散,在風起雲湧的90年代中,活躍的時間只有短短三數年,再也找不到任何他們的消息近況,與當年的Shoegaze樂潮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但是隨着近年瞪鞋復興,相信Paint In Watercolour己成為今天日本瞪鞋界的傳奇名字。

附上他們當年的一些Live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user/TheAirOnTheGString/videos






2. 男女和音 Loco-Holidays




Loco-Holidays由兩男一女( Kinya Kamijyo,Moriya Kamijyo,Hideka Matsuno) 在90年代初組成,在著名的澀谷系廠牌Confusion旗下發行了一張Mini-Album(《Engine Flower》1991年)以及兩張EP(《Drive》1992年,《Screw 》1992年)。

其中以1991年發行的Mini-Album《Engine Flower》最為日本瞪鞋樂迷津津樂道,除了以悦耳的男女和聲為賣點,碟中還翻唱了Velvet Underground的名曲Femme Fatale,加入日系Dream Pop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與帶有陽剛英倫風的Paint In Watercolour不同,Loco-Holidays將日式流行曲調,與Shoegaze,Dream Pop元素融合,構成其獨特之聲,給人温柔内儉的感覺,如果説Paint In Watercolour是日本Ride的話,Loco-Holidays便是日本Slowdive了。

樂隊解散後,女主音兼貝斯手Hideka繼續其音樂創作之路,以Ruby Ruby Star之名作個人發展,發行了數張Album,在2010年發表個人作品《Hideka》,同時也替不少日本廣播,電台製作音樂歌曲。2013年,他們曾作一夜限定的復活演出,一飽樂迷相思之苦。






3. 英式傳承 White Come Come






White Come Come由三男一女在90年代初組成,他們發行的作品比其他同期樂隊少得多,只曾在1992年發行一張四曲EP《Skin》,同年英國廠牌Sugarfrost也替他們發行了12"黒膠《Broken Bird EP》。

樂隊中各有一名男女主音,因此有數首歌曲是男女合唱的, 四首歌曲抑揚頓挫,自然流暢,使人聽得舒服,''Broken Bird''為典型的瞪鞋結他音牆,''Sink''帶來族溫暖甜蜜的少男少女之聲,至於''Rise''則極像Ride的英倫曲風味道。

90年代日本瞪鞋三巨頭各有特色,在當時的日本獨立搖滾圏出類拔群,可惜,他們在短短幾年間便宣告解散,和英國的Shoegaze風潮一樣那麼短命易逝,Shoegaze是一場短命的音樂運動,也可能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宿命吧!。






4. 夢中瞪人 Mash






90年代日本正值澀谷系音樂風潮,也是日本音樂最具創意及百花齊放的時期之一,澀谷系樂隊大量吸收西洋音樂及文學元素,把英倫吉他搖滾融入日式風格,大受樂迷好評,同時也有不少樂隊嘗試把Shoegaze與澀谷系搭配結合

Salon Music是由吉田仁與竹中仁見二人所建的組合,早在1980年成立,至今已從事音樂活動超過30多年,從80年代玩弄當時得令的電子新浪潮,到了90年代移籍到小山田圭吾的個人廠牌Trattoria,投身澀谷系風潮

1995年發行的《Mash》絕對是早期日本Shoegaze界受高度評價的作品之一,也是Salon Music唯一的一張純Shoegaze專輯,首曲''Who Just Can't Be Happy''已能嗅出濃厚的Shoegaze味道,整張專輯也充斥着Dream Pop式夢幻氛圍及澀谷系動人旋律,結他噪音則退居次要

至今他們仍不斷推出新作品,專注於電子樂上以及多年的努力也使他們譽為音樂理念與設計藝術結合的日本先鋒團體之一








5. 迷幻瞪社 Incense






組建於1994年的Incense,在國内小型Shoegaze廠牌Cardinal Records發行了四張作品,包括兩張Mini-Album及兩張黑膠EP, 當中以《Meteorites》最受樂迷認識

Incense的成員差不多是全女班,只有一名男鼓手,雖然以女成員為主導,但曲風絕不温柔,他們的曲風帯點迷幻噪音元素,在當時的Shoegaze圈子中可謂異類,也有日本樂迷形容為''Stereolab風格的Boredoms''

另外,在網上只能找到少量他們的Live Video,演奏的曲目大多為''Everytime I See You'',相信這曲是他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此外,兩名成員Aki及Maki曾替日本電子樂隊Color Filter作客席主音,在Incense解散後,Maki與Michiko Endo便組建了二人Ambient組合Ikebana,在2010年發行了專輯《From Dusk Till Dusk》






6. 花草瞪孩 Capsule Giants


如果你還認為Shoegaze等於煩躁和高聲浪的噪音,那麼你就太無知了,在90年代日本有一群年青人鍾情於花草流行樂,從而與時興的Shoegaze結合,奏出動人的結他流行樂

Capsule Giants是一支來自福岡縣的三人樂隊,在1994年11月結成,成員包括主音及結他手横溝礼央,結他手坂井大輔以及鼓手梶原一興,2001年,東京瞪鞋團Evil Daddy Dirt的吉他手田村章加入,擔當樂隊貝斯手,1998年更和美國的Noise Pop名團Rocketship共同發行7吋 EP 《Since You Broke My Heart》

他們和Paint In Watercolour一樣深受時興的澀谷系和Madchester風潮影響,成員們也熱愛Indie Pop和C86,因此專輯中並没有太多急速狂躁的結他噪音,反而以一首首漂亮動聽的結他流行曲為賣點

1996年的《Hey Cow-Planet》可謂他們最悅耳動人和具備瞪鞋味道的專輯,''Don't Forget Me''是典型的Shoegaze/Noise Pop歌曲,''Ever Blurs''則充斥着濃濃Madchester舞曲味道,甚有Happy Mondays的影子,''Apple Girl-506''更加入了卡祖笛作演奏

可惜自2002年發行《WE LOVE NEW DARK》後便再沒有任何活動,官方網站也停止了更新,到了2004年,成員們更組建了另一支樂隊NEON GROUP

官方網站:http://sound.jp/capsulegiants/in/index.html
延伸閱讀:http://www.lunakafe.com/moon25/jp25.php




7. 青春物語 Supercar



1997年正值年代交替之期,香港回歸祖國懷抱,英國的Shoegaze風潮早己退散歸隱,但是在日本仍有不少年青人喝MBV的奶水大,受Shoegaze影響,組建樂團玩弄結他噪音

蘋果之鄉青森縣出身的Supercar,與Number Girl,中村一義,くるり等團並稱為"97世代"

早期的音樂受到Shoegaze風潮影響,綿密的吉他噪音組成了首張專輯《Three Out Change》的多數音符,直接,粗糙,沒有太多修飾,就這樣直接呈現出來,"Cream Soda"是他們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單曲

就好像所有的Shoegaze樂隊都屬於青春一樣,衰草枯楊,青春易過,他們從2002年的《Highvision》便開始轉型,加入大量的電子節拍元素,弱化了原來的瞪鞋吉他噪音,轉而向實驗電音方向發展

然而,Supercar最引人入勝的地方是他們每張專輯裡都能帶出不同的嘗試及變化,不斷地突破自我,所以他們亦有''日本Radiohead''之稱

可惜的是,2005年他們在日本舉行了告別演出,正式結束了為期8年的組團時間,成員們均作個人發展,不知道要再過多少年,日本才能再出産一個這樣優質全能的樂隊了






8. 菊花與刀 BP.


日本的Shoegazer除了追崇J-Pop元素外,也有樂隊把金屬曲風加在Shoegaze上,敢於顛覆傳統的想法恐怕只有日本人才能做到吧,包括以下介紹的BP.

1993年,BP.由三女一男在東京組成,5年的活動期間僅發行了一張Mini Album《ゴールデン BP》及7"EP 《Giant.EP》

《ゴールデン BP》由日本獨立廠牌ZK Records在1997年發行,隨着廠牌倒閉,專輯己經絕版多年,一碟難求,當時的日本音樂媒體NSXHC形容他們的曲風為Dinosaur Jr.遇上Supercar的流行曲調,然而,他們的最大賣點為甜美女聲與金屬曲風的奇妙交融,偶而加插死腔,左手持刀,右手持菊,風格極致矛盾

2012年他們重新復出,集合過去的單曲,Demo 和Live重發行合輯《GOLDEN BP》,網羅他們活動期間的大多數歌曲,2013年也在Meguro Records發行了專輯《THE NEW BP》

女主音イチマキが及後加入00年代瞪鞋御三家之一的Coaltar of the Deepers,在曲風上兩團可謂完全是姊妹團,在及後的系列中會詳細介紹他們





9. 憂鬱文青 Honeydip



很多朋友曾經問我為何熱衷於日本Shoegaze,跟傳統歐美剛烈風不一樣,日本瞪鞋聽起來比較親民及温暖,帶着一點點J-Pop元素,同時還保留了Shoegaze特有的結他噪音特質,Honeydip正是這披着瞪鞋的外衣大唱流行樂的佼佼者

1995年在大阪組成的Honeydip是一支四人樂隊,他們曾於現任X JAPAN及LUNA SEA吉他手SUGIZO 的個人廠牌Embryo發行專輯,1999年發行了首張專輯《Planet Of The Honey》,於2004年解散,共出産了四張專輯 ,他們的特色為廣闊的空間感,空靈的結他聲,澄明的人聲以及青春憂鬱的感覺

2000年的《Another Sunny Day》相信最能引人注目,關於那些夏天的一切,夏末的結束及憂鬱情味盡情放在毎一首歌曲内,結他噪音下的憂鬱打動着毎一名文藝青年的心靈



10. 噪音漫遊 Jesus Fever



就好像Shoegaze這一曲風代表着青春一樣,有不少日本Shoegazer也是在大學追夢時期組成樂隊的

Jesus Fever在1993年的秋天成軍於京都,成員們都在京都大學的一場戶外表演相識,繼而組成樂隊,成員包括結他手Okazawa,結他手兼主音Non以及鼓手China,他們早期的曲風以車庫吉他流行為主,後期才慢慢玩弄起結他噪音

1998年在Green Records發行首張專輯《Dozens Of Great Views》,並在日本各地進行巡迴表演,2002年錄成後搖仙音化的《Lemniscate》,但是不知何故到了2010年才發行,2004年的4月正式宣佈停止活動

首專《Dozens Of Great Views》可謂日本Shoegaze名盤之一,''Daisy Wall''(他們表示受電影《2001太空漫遊》影響)及''Comet Life Expansion''咆哮的結他噪音和堅硬的鼓聲譲人憶起90年代的英美Shoegaze之聲,全長11分鐘的''Phony Boiled Orange Pod''以及''On Our Retinae''更可比MBV的名曲Soon

鼓手China在2001年加入着名女子龐克樂團Shonen Knife及DMBQ,在Jesus Fever解散後,仍參與兩隊樂隊的活動,可惜2005年在美國的巡演中,不幸離世於一場交通意外

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Darkwave / Post-punk Series Part 1

1. Demontre


Demontre (法文腸黎,姐係Demonstrated) ,倫敦三人樂團,於09年成軍。三子為同學,但到大家畢業後,因為音樂才首次碰頭。 Demontre 打著Post-punk樂團旗號,於09年推出首張Single後,接著在2010年,於Desire Records推出Debut EP 《Masculin / Féminin》。

雖說《Masculin / Féminin》是一張EP,但就完整性而言,它根本是一張大碟,還是相當高質素的一張。碟中開首兩曲為《The Vale Of Health》的 Part 1 & 2。聽著Part 1, 用不到數秒你就能得知他們的野心。他們迅雷不及掩耳地構造出一個Darkwave氛圍,用著深邃而遼闊的Reverb,加上強而有力的節拍帶你進入他們的迷霧樂園。  

接上Part 2,流麗的結他及Bassline的跳動依舊容易的抓住我們的耳朵;相比起Part1,後者更能展現暗黑後崩那種山崩地裂之勢。若《The Vale Of Health》是完美的序幕,《Brandenburg》或《Lorenheim》則是畫龍點睛之作。《Brandenburg》一曲滲滿了Motorik Beat的血;主音Jonathan Mead演釋歌曲相當瀟灑,激情亦到位。此曲完全展現了樂隊的多樣性,還有取各Genre之長的能力。


承上,《Lorenheim》一曲亦是如此,其Intro開天闢地之感,跟Whirr的《Leave》有過之而無不及;然後黑色巨浪一波又一波衝擊著你的耳朵,如此波瀾壯闊,叫人欲罷不能。 






 2.  All Your Sisters

來自San Francisco的 All Your Sisters,可算是我接觸過,最有旋律觸覺的Darkwave 樂隊;兩位猛男在2011年時,諸事不順又鬱鬱不得志,最終走在一起組成了All Your Sisters。 聽著他們的處女大碟《Modern Failures》,讓我很難相信All Your Sisters只有兩名成員(雖然對於Darkwave樂隊來說,這是個Standard…)。

碟中歌曲音色豐富 - 充滿壓迫感的Drum Machince、清脆利落的Overdrive結他與急勁的Bassline,加上他們所創造的獨特黑暗氛圍和主唱Mario Ruiz異於常人的聲線,令《Modern Failures》有著明確的主題及極強的完整性。  


承上,若大家細心一聽,不難發現有一股強烈宗教色彩將大碟串連著;而《Pressures of Faith》一曲則是這股暗黑能量的中心。這樣立體的氛圍倒不是他們憑空想像得來 ── 實情是主唱Mario從少便待在教會;可是,隨著他一路成長,對於信仰的疑問亦隨即而來。最後他選擇離開,結束長達十五年,他所謂的”Blind Faith”。 縱然Mario的過去不太愉快,但仍無損他對生命的希望。他在大碟結尾一曲《Good Clean Men》中,無間斷地呼喊著 "We Can Dream";這樣的生命力在暗黑的世界中並不常見。


順帶一提,《Good Clean Man》的Intro絕對是神來之筆;若《Modern Failures》是一片漆黑帶一點光,那麼,這Intro就是那一點光。 





 3.  Future

今年法國瞪鞋小旋風Venera 4幹得相當成功,打響了名堂,亦得到Karl Lagerfeld的垂青。而司職結他手的Yann Canévet 原來在同一時間身兼另一隊樂隊 Future的主腦。 早於2013年,Future已推出了一張EP 《Abyss》;雖然內裡只有四首歌,但足以反映Future的Coldwave風格,同時看到了Yann的野心。


《Skylights》一曲節奏急勁,相當搶耳; 《Colours》的重Delay 、頻率密的Keyboard音效則多多少少確定了樂隊之後音色上的風格。 於今年五月下旬Future終於推出大碟《Horizons》(Yann真的相當勤力…年頭Venera 4才推出了Debut LP…),配上雲石灰的封面,型格十足。整體上,《Horizons》除保留了Future的Coldwave風格外,同時添多一兩分Noise rock味道。 


除此之外,Minimalism風格也許對樂隊有著一定的影響。《OOO2》是一趟冰冷的噪音之旅,聽得叫人十分過隱; 可是Outro的鋪陳明顯地把那股亢奮壓了下去,沒有爆點,反之將一節重覆又重覆直到結尾,好比沒有盡頭沒有生命的極地。 雖然《Side Effects》、《Space Hole》等都是十分好的作品,可是樂隊銳意將旋律打散營造荒浪之感,對於Minimalism等音樂不太感興趣的樂迷而言,也許是個致命傷。






4. Keluar

Keluar,柏林雙人Darkwave電子組合;有型,相信已經係呢類組合既必要條件。

2013年,擁有一頭Undercut髮形的女主唱Alison Lewis宣佈離開舊團 Linea Aspera,奔向Sid Lamar (來自Punk味濃郁Techno組合Schwefelgelb的一名成員),組成了Keluar。

2014年他們推出了同名處女大碟;無獨有偶,跟上對介紹的Future一樣,封面充滿雲石質感。
這樣一對男女走在一起,擦出的倒不會是色彩班斕的火花。整張大碟瀰漫著Minimal Techno的氣色 - 獨立而離散的打擊聲被井然有序地排列好;而相比起Linea Apsera的Catchy Synth Line,Keluar幾乎只有主唱部份是有melody,同時唱得相當不著邊際,但你卻會讚嘆Alison把它駕御得近乎完美。

《Eremus》為我最起愛的一曲,Intro離奇地讓我聯想到敲經念佛之聲;《Ennoea》則是大碟裡比較容易消化的一曲。而喜歡Minimal Techno的朋友,《Rivers》也許會是你杯茶。 這張大碟某程度上,你有你蕉蕉蕉蕉蕉,我有我唱,卻絲毫沒有違和,這就是Keluar。
昨日,他們推出了EP 《Panguna》,保持一貫水準。


-NKCH

Darkwave / Post-punk Series Part 2

5. Belgrado

巴塞羅那除了有美斯、草泥馬和蘇狗外,還有一隊Post-punk Band - Belgrado。2010年九月成團,不足一年,他們已經推出了S/T Debut大碟。

整體上,Belgrado的處女大碟有著相當濃烈Post-punk和Punk的味道,從它身上可以看得到Xmal Deutschland或是RUBELLA BALLET的影子。《Dead Generation》一曲節拍錯落有致,有腦亦是功架;《Clockwise》則讓人信服,聽到這樣一首主打,會讓你知到他們「差極有個譜」。

Debut讓他們漸露頭角,黑膠亦重印又重印。兩年後,他們再有新作《Siglo XXI》,亦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張;至於碟名是否向Darkwave樂隊Siglo XX致敬,則無從考究了(其實Belgrado的結他音色跟Siglo XX相當接近)。相比起S/T, 《Siglo XXI》有著更明確的方向 - 讓你安耐不住跟著打拍的Bassline、滲滿Funky感覺的結他還有Pat那道穿透力極強的聲線,結合起來,變成一道抵擋不了純正Post-punk衝擊。

《Jeszcze Raz》可能是我聽過最Danceable的Post-punk單曲,易入耳同時高質; 《Wake Up》則乾淨利落,Arrangement仔細,它是非池中物的代表。而《The End》一曲則是統粹Post-punk的音樂展示,Pat在此只作低嗚,卻勝過了千言萬語。


6. Börn

很多文青心目中,冰島的音樂可能是清新又脫俗,一個由無數隊Sigur Ros組成的地方。可是,實情是冰島的Metal / Hardrock樂隊不會比Indie / Alternative的來得少。

接著介紹的Börn則剛好夾了在兩大圈子的中間。Börn 由三女一男組成,全因鼓手Fannar與主音Alexandra十分鐘情ChristianDeath與另一冰島Post-punk樂隊 Vonbrigðiz,而走在一起。在風格上,Börn與上一隊介紹的Belgrado相約,但沒有太多花臣;簡單直接的結他Riff與陽剛味濃的Bassline,譜出了那種Post-punk的原汁原味,更讓你知道以上都不是男士的專利。當然,他們是唱冰島文的。

他們不是那些只想100%倒模Joy Division的樂隊,甚至有點風牛馬不相及。2014年,他們發表了首張同名大碟,是將Noise-rock與Post-punk完美結合的一張。大碟只有七首歌,開首的《Friður í helvíti》已成功展示他們將兩個Genre結合的能力;《Ef》的Bassline則讓我聯想到Nirvana的《Negative Creep》(雖然沒有甚麼相似性……)。

而我最喜欺的則是《Bara hrós》 和 《Auðn 》,而我想不到太多形容詞,除了暴烈、暴烈和暴烈。


7. Contrepoison

Montréal 孕育出的好樂隊不計其數,而Darkwave 樂隊亦不另外。Pierre-Marc Tremblay 化身成 Contrepoison,又係法文,意思為”Antidote”,Pierre將它解讀成愛的解藥。 顧名思義,Contrepoison寫的是愛的陰暗面,打趣說,是相當非一般的情歌。

當然Contrepoison不是在香港打滾,很難期望他寫首首都是分手食檸檬的歌。2011年,他在Avant! Records推出了首張EP,Minimal Synth 主導, 老實說不太特出。《Heartbeat》一曲倒是讓你對他保有期望,縱使整張EP都有種飲醉酒的感覺。

相隔一年,他前後帶來了兩張EP《The Thunders Which Collide》和《I Keep On Searching》。時間令人成長,阿媽係女人,但係事實;Pierre這次帶來的四首歌,絕對是脫胎換骨。他繼續以往Minimal Synth的風格,可是在打造Darkwave氛圍方面,提升到另一個層次;而這次憂鬱男孩更懂得如何唱出心中那份感覺,放進歌裡頭,與整首音樂完美結合。

《The Thunders Which Collide》只收錄三首歌,而《Braving Through The Storms》和其同名單曲為其中兩首。兩首歌均歌如其名:前者歌長不到五分鐘,但有鋪排有層次,重點是它的噪音聽起來真的像一股天昏地暗的強烈風暴,聽得你讚不絕口;後者同樣立體,一開始便讓你感受到,甚麼是”The Thunders Which Collide”,亦是將Synth運用的很厲害的一首。

至於《I Keep On Searching》則較為抽像,一曲《No Need To Dream》揭斯底理的將「混亂」以音樂呈上;《Nectar Of Density》雖是簡單慢歌,但Pierre的真挚深情演唱,深得我心。


8. Koban

最後一隊,是來自Vancouver的Koban。作為壓軸一隊,他們的確是我最喜愛的。Koban由結他手Samuel Buss 與低音結他手 Brittany West組成,一男一女的Post-punk / Darkwave組合。

他們本來可以找個鼓手加入Koban,但噪音先鋒Big Black對他們有著很深遠的影響,最後還是跟前輩一樣選擇了自己打Drum Machine。Koban先後於2013和2014年推出了兩張比較重要的專輯 - 分別是Debut LP《Null》和EP《Vide》。

被無數條Jet線覆蓋的裸體作封面,專輯內倒不會是甚麼溫和的東西。《Null》主要的Vocal Line由Brittany主理,Samuel為副;而一向是Thrash Metal Band成員的她,對作為Post-punk樂隊主唱的註釋是有著獨特的見解,神秘卻帶著一股獨有的生命力。

《Null》收錄了十首歌,大多為簡單直接的結他Riff配上Drum Machine。《Down In The Well》一曲節奏急勁,容易入耳;《Next Time We Speak》則不經意地展露了Samuel自己單人匹馬打造暗黑氛圍的能力。而《Caesar》和《Walk Walk Walk》則讓我們看到,兩位合唱時的化學作用,其效果令歌的水平提升到另一個層次,但仍略嫌幼嫩。

《Vide》縱然只是一張EP,卻是我介紹過的8隊裡面,最愛的一張專輯。也許寫多少字去介紹這EP,也不及「好撚型」三個字來得貼切。首先封面是Samuel抱著Brittany的一張Artwork,由另一隊好樂隊Zoo的成員所拍攝,霸氣程度也許只有陳浩南抱住細細粒能媲美。

彈得快又狠的樂隊有很多,但同時懂得慢的可貴,卻是少數;而一曲《401a》證明了Koban 是其中之一。深邃的前奏,接上的是澎湃的暗黑衝擊;而Samuel與Brittany的Vocal交替,可能是我聽過,最瀟灑的一首。除了那股獨有的冷酷黑色風暴外,《Cool Wind》與《Delirium》展示了其實一對Vocal本身的作月,甚至遠超了樂器。他們倆所打造的慢不經心型格,唯獨此一家。


-NKCH